由于我们在河阳山歌馆游览的时间比预计要长,赶到河阳鱼馆的时候已近下午一点。不愧是大众点评推荐的餐馆,即使早已经过了饭点,但大堂里还是满坐。服务员把我们领到包厢,居然是一张大圆桌,足可以坐十个人。我很尴尬地表示,我们只有两位。
正好对面小包厢里有客人埋单,于是我们点完了菜,就换到了小包厢里。服务员手脚麻利地收走上拨客人的盘盆,我看着大盆的酸菜鱼问:“这是大份的吧?适合几个人吃?”服务员笑着解释,不分大份小份,酸菜鱼就是这么大的。
我在心里琢磨着,下次要多怂恿几个人来品尝一下酸菜鱼。然而,当服务员推开包厢的门,把我们点的沸腾鱼端上来的时候,我们都有点傻眼。因为我们的沸腾鱼,就是刚才看到的大盆酸菜鱼那么大的盆啊!
果然,份量很足,鱼片也很多。吃货群迫不及待下筷:“好吃!”连一向不爱吃的豆芽菜,也吃得十分欢快,看来味道是实在太合乎其胃口了。
埋单走出来,开车的时候特别高兴,因为左右的车都已经开走了,让本来头疼需要一路倒出来的我非常容易地把车直接开出了大门,右拐直行,就去了恬庄古街。
其实也说不上特别喜欢,只是因为相比较而言,所有的古镇古街中间,似乎这里离得比较近,又非常安静。更何况,这不还顺路么?所以就过来走走逛逛,顺带着消消食,午饭吃得实在是太撑了。
古街还像以前那样幽静,大多数店门都关闭着,几家开着的大约店主是本地人,闲着也是闲着,既不特别热情,也不显得冷漠。看到了就招呼一声,拒绝也只是笑笑不语。
游览的线路依然是沿着中街走到河边,在中桥左拐进入北街,踏上青石板路,忽然就想起了那句熟悉的歌词:“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似乎这条石板路,一直就这样静静地等候在这里。
恬庄豆腐坊还开着,这里的豆腐花是一绝。不过,摸了摸肚子,哪怕再嘴馋,无奈实在是装不下,只能转头继续往前走。
尽管榜眼府已经去过,但是今年我们俩都买了年卡,所以没有过其门而不入的道理。踏进榜眼府,还是那样的安静。我其实最想去的是后花园,因为那年十一来的时候,荷花已经败了。
穿过熟悉的天井,鲤鱼们还是养得肥胖而臃肿,懒洋洋地甩着尾巴。可是我想看的荷花却连一朵都欠奉。难道这里压根儿就没养荷花吗?还是因为养荷花的成本太高,所以干脆清除了?
带着一点小小的失望,假山上的凌霄花却开得很好。配着太湖石的颜色,难得蔚蓝色的天空,倒是调了一副好色。
从第一进到第五进游览了一遍,这座榜眼府仿佛亘古就这样静静地坐落着,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季节的更替,也只是表现在后花园那几朵应季的凌霄花上。
看到二楼敦本堂的棋盘,吃货君忽然来了兴致:“我们来下一盘棋吧!”
说是下棋,其实心思并没有在棋上。手里拈着黑白的棋子,不过是体会当年古人下棋时的风姿而已。毕竟是人家的陈设,也不能真的就这样杀上一盘,只是体验了一把,就收好了棋子离开。
碑苑和杨氏孝坊几乎是挨着的,既然来了,也不妨进去看看。似乎没有发现新的碑刻,不知道在杨氏南宅里的那位老人,是不是又收到了珍贵的碑刻?
从杨氏孝坊出来,奚浦塘边的紫藤居然还有几串花骨朵。我凑近了嗅,身旁经过的工作人员就笑呵呵地问:“香吧?”
确实很香。
采芝斋和绿竹翁都是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店,采芝斋建于1870年,现在是最具姑苏传统的茶食,月饼和点心驰名中外,是真正的“中华老字号”。绿竹翁始创于1786年,经营的是精致的竹制品。不过,这两家店应该并非始创于恬庄,而是创于苏州吧?两店都关着门,并不能让游客一饱口福和眼福。
通济桥架在玉带河与奚浦塘之上,桥上建着翘檐的长方形亭子,传统的红色油漆。单拱形的石桥,在清澈的玉带河里映出了一个完整的圆形。
或许不是饭点,或许在这样的淡季本来就不营业,恬庄人家也是大门紧闭。不过,在凤恬路上的恬庄人家,生意倒是真的好。
沿着玉带河往西,玉带桥是一座很窄的石板桥,桥栏上雕着四只狮子。站在玉带桥上看通济桥,显得特别漂亮。
下桥走巷穿陌,看到一堵砖墙,墙内的银杏英姿勃发。走进去才知道,这里是继缘道院遗址。虽然已经到恬庄来了不下四回,却从来没有找到遗址。
继缘道院建于康熙年间,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当初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和文昌魁斗,后来逐渐荒废。至乾隆年间杨岱出资修葺,赎回道院原地,设义塾于其中。这处遗址是2014年由凤凰镇人民政府出资修建的,偏安在民居院落之间,一般还真走不到。
走出遗址,是一片小小的树林,麦冬开得如火如荼。河对岸正在大兴土木,因为福兴桥桥下堆积着建筑材料无法通过,只能看到有一座小巧的亭子。
回到中街,从小巷子里穿过去走到南街,有一对闺蜜正对着河坐在柳树下亲密地聊着天。走到杨氏南宅的时候,却吃了一个闭门羹。黑漆大门关得严严实实,不知道那位热心于拓碑的老人,如今可还安好?这样的老人可敬可爱,希望他身体康健。
离开恬庄的时候,带着微微的怅然。想到五月份见到藤繁叶茂的那两架凌霄,决定还是去凤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