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黄麓 | 故乡的石板路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9 13:28:48 阅读:次 【字体:

  有朋从故乡来,让久居城市的我十分欣喜。泡茶忙菜,开怀对饮,不亦乐乎。朋友侃侃而谈,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回了童年的故乡。

  由于父母的仙逝和老家的房子早已变卖,我大约有二十多年没有回过故乡了。这么多年虽然对故乡魂牵梦萦,但为了生计为了应对激烈的生存竟争,曾多次打消了回故乡看看的念头。

  我的故乡是一个繁华而古朴的小镇,也是方圆二十多里最大的商贸集散中心。据祖辈相传,这里原来并无人家,只有一条十多米宽的小河弯弯曲曲流向远方。

  桐荫镇上的小洋楼——唐庐

  有一天,一个客商路过此地因天气太热便搁下担子坐在河边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歇凉,并弯腰从河中掬水解喝,突然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异常甜美,非常适合做豆制品,于是他便决定在这里盖几间房子做豆腐,居然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也许是这里的风水不错,渐渐引来四面客商来此盖房定居,不几年就成了一个有近千人的小镇,并取了个十分幽雅的名字:“桐荫镇”(现已改名黄麓镇)。

  后来我便猜想,之所以取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一来可能是纪念那位在梧桐树下歇凉并最早发现这块宝地的客商,二来恐怕是有“凤凰落梧桐,桐荫庇百福”之意,但取名的初衷究意是什么含意,并无后人考证过。

  记忆中故乡的小镇是东西走向,我父亲开的诊所在小镇的最东头。小镇只有一条街,街道很窄,两边全是商铺,有南货店、豆腐店、布店、照相馆、百货店、山货店、杂货店、铁匠铺、客栈、饭店等等一应俱全,全是私人开的。最让我难忘的是小街从东到西一里多长,中间全是厚厚的青石板铺成的作为当时仅有的交通工具手推独轮车的通道,青石板两边铺的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青色的石板路与两边的商铺,构成了一种古香古色的独特风景。

  每天天不亮,四面八方赶集的人就络绎不绝地拥向小镇,街道两边顿时摆满了乡下挑来的各种新鲜瓜果蔬菜和鸡鸭鱼肉,叫卖声,说笑声,让小镇一下子沸腾了起来。直到中午,赶集的人渐渐散去,小镇才重新恢复应有的寂静。而到了下午,生意自是清淡了许多,于是男人们有的下棋,有的看书,有的干脆在店铺里自拉自唱京剧段子,婆姨们则走家串户拉家常说趣事,又使整个小镇沉浸在一个其乐融融的温馨之中。

  由于镇子并不大,大家也都相互认识,谁家生意做得好,谁家娶媳妇嫁女儿,谁家发生了什么趣事,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人们相互之间宽容和谐,十分讲究和气生财,彼此处事总是抢着自已多吃点亏 ,谁家要是遇到什么难处,整个小镇家家都会出手相助,吃亏是福助人为乐成了小镇的一个世代相传的美好习俗。

  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幸福而又快乐的,除了父母的疼爱,还得到了邻里乡亲们的百般关怀。那时,大人们为了进一步密切相互感情,都相互把自已的儿女做对方的干儿子干女儿,有许多以后还真的结成了亲家。记得我母亲就收了许多干儿子干女儿,我当然也免不了做别人的干儿子。只要那天家里有好菜时,母亲总是要拿几个小碗盛些让我送给她的干儿女们吃,当然,别人家有好菜自是要送来给我吃。这种相互送菜的风俗直到60年代初才渐渐消失。现在想来,真是既温馨又有趣。

  当然,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最喜欢的就是故乡的石板路,由于常年人来人往,所有的青石板都被磨得光滑如镜,夏日的雨水中赤脚走在上面,一股透人的清凉立刻传遍全身,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和凉快。记得小时候,我每天都要沿着石板路从东头走到西头,或跳或蹦,或停或走,甚至坐在石板上玩纸牌玩泥巴“跳房子”(一种儿时的游戏)。时间一长,我居然能数出石板一共多少块,准确地说出那一个店铺位于第几块石板旁边。

  父亲好喝酒,打酒的任务自然是我的事,不过那时散酒是0.285元一斤,每次打酒店家就把那找不出的5厘钱换作一块小糖饼给我吃,因此我对打酒也总是乐此不疲。有一回打酒,我从第一块石板开始闭上眼晴往前走,当数到第115块石板时猛睁开眼晴,果然到了酒店前面,我真是开心极了。可随后的一次打酒,就没这么走运了。当我打好酒嘴里吃着糖饼闭着眼晴数石板时却偏离了石板,被旁边的石块绊了个狗吃屎,手里的酒瓶一下摔出了一丈多远,玻璃碎片洒了一地。我哇地大哭起来,回到家里立刻被父亲一顿好打,直到我杀猪般的叫声引来了邻居才把我救了出去。

  岁月变迁,往事如烟。如今的故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昔日的石板路早已荡然无存,人心浮躁世风改变,再也找不回儿时故乡的那种和谐温馨了。然而,我却永远不会忘记,自已是踏着故乡的石板路走向了我新的人生。

友情链接:
联系人:梁经理 手机:18996699908 电话:023-68172039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申明工业园凤仙路596号
Copyright © 2009-2019 重庆市万州区全成石材厂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3009446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35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