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池板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8/3 13:07:37 阅读:次 【字体:

第三批山东省传统村落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池板村,这里是池梨的发源地,这里有600多岁的大国槐。历经数百年,残存的城郭门、碑刻、石屋向人们讲述着村庄的故事,这里被称为青石板铺就的古村落。

青石板上的古村落

2月23日,记者跟随池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光好走进村庄。“村子位于半山腰,建在城墙里面,有一石砌拱门,晚上门就关上,回来晚的村民只能从一边的小路回村。”这个叫“廓子”的石砌拱门前,内外两道门都已经拆除了,只有柱基石上磨痕显示着岁月的印迹。

走进拱门,墙上有一块长约1米、宽约60厘米的石碑。虽历经多年风吹日晒,但字迹仍清晰可读。“环村皆山也,其西南一峰,临阁优美,望之葱然,而长者草木也,草木畅茂,山美而村亦生色……恐日后开垦边界剪伐草木者,遂将所未之条开列于后是为志。使锯者罚钱拾千,用镢者罚钱五千,持斧者罚钱五千,操镰者罚钱三千,执筐者罚钱二千,手折者罚钱一千,牧牛者罚款五佰,牧羊者罚款五佰。皇清同治十二年闰之月中旬立。”

池板村被称为青石板上的村落是有据可依的。村里各处都散落着石碑,山后、庙宇、甚至是房墙上……据说,当时文革破“四旧”时,红卫兵掀出这些石碑欲砸烂,多亏村里一位老人说砸了还不如将其垒墙用,这才有10多块石碑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村里大多是石头房子,窗户的设计让人感到时光的烙印。而村中央的国槐树,据说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应是淄博市最古老的国槐树,直径近两米,需要四五个年轻人才能环抱。

村名故事流传至今

池板村地处幸福溜上游,始建村于明初,现有270户686人,多为刘姓人家。池板村的村路全部都是青石板,连建造的房子也多见青石板的身影。

关于村名的来历,一说是源于村处匙型石板上,故名匙板,后以其谐音改为池板。另外一说是一个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

据传千年前,曾经因为长期干旱缺水,池板村原来的山泉水源干涸了,人畜用水困难,不少人想离开这里,另谋出路。于是,族长决定带领村民挖一口深井。举行祭神仪式后,挖井工程就开始了,先后挖了3个月,怎么也挖不动。原来是挖到了一块非常巨大的石板,大到没有边际,挖井的乡民们只好报告族长。经过考虑,族长发话:“先祭天,砸碎石板,继续挖。”

石板很大也很硬,砸开也很困难,最后动用了所有的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石板凿穿了一个小洞。这时人们似乎听到有人说“天塌了,天塌了……”的声音。族长让人从小孔往下看,真是奇了,下面居然又是一层天,一样是春光明媚,一样有山川大地、花草树木、房屋人群,居然又是一个世界……怎么办?大伙都害怕了,族长决定:“还是不要打扰他们吧,赶紧把洞堵上!”

没想到,众人刚把洞堵上,地下竟涌出了潺潺的细流,这眼深井无论再怎么干旱,从没有干涸过,水质很甜美,大家说这井是神赐的,是天上水。因为那块大石板给一村人带来了好运,小山村也就叫做石板村了。后来村人认为这井甘泉水是王母瑶池的圣水,村名又改成了池板村。

池梨闻名树渐少

除散落于各处的石碑,池板村最出名的要数梨子。因池板村为淄博市境,故外地俗称淄博池梨。

池板村紧挨太河水库,山清水秀,水流域治理好,白昼与夜间温差大,光照充足,且雨量充沛。土壤属于淋溶裼土类,其保肥性强,微量元素含量高。这些为池梨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据史料记载,池板村的梨子从明洪武年间就开始栽培,至今已有600余载。相传,有一年乾隆去泰山路过此地,村人献上池梨,乾隆吃后感到甜脆可口,随之把池梨钦定为贡品,每年进贡朝廷。池梨原为佳梨,以味最甘而得名。民国初年,池板村农民将池梨挑到博山出售,梨肉质十分爽脆,买者尝其味,甘美,遂问其产地,答曰池板,因而也有池板梨之称。

和以往相比,现在的梨树已经减少了很多,所剩不多的梨树中有的已经有500年的历史,现在的池板梨树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由于知名度与适宜的地理环境,淄博池板御梨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在此处安了家。公司负责人白宗惠告诉记者,公司已与村镇达成了协议,承包了村里的一座山,承包期限为50年,发展梨树的种植。“这样下来,把池梨这个品牌做起来,也为村里的村民多一项收入,从2015年开始,我就着手做这件事情,不少以前靠天吃饭的村民已经在我的公司就业,也多一些收入。”白宗惠说。

友情链接:
联系人:梁经理 手机:18996699908 电话:023-68172039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申明工业园凤仙路596号
Copyright © 2009-2019 重庆市万州区全成石材厂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3009446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357号 网站地图